今年以来,中欧班列东通道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铁路口岸通行量突破4500列,中通道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突破2500列,西通道阿拉山口铁路口岸通行量超过5000列……一辆辆满载“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列车驶向欧洲各国,又满载着欧洲各国的优质工业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回到中国——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起经贸合作新平台,已成为友好合作的使者、互利共赢的桥梁。
古有丝绸之路驼铃阵阵,今有中欧班列汽笛声声。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朋友圈”越来越大,开行数量和质量持续稳步提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经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占中欧贸易总额比重从2016年的1.5%提高到2022年的8%。
在浙江义乌,“义新欧”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飞驰于亚欧大陆,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货品从过去的小商品、日用品,拓展到如今的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大型医疗器械等高附加值商品。在上海闵行,装载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参展展品的今年首列“中欧班列—进博号”于近日抵沪,这是进博会参展展品连续第三年通过中欧班列直达上海。经由中欧班列,“中国创造”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也越来越丰富。
“相较于海运,中欧班列时效快,适宜运输拥有核心专利、品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产品。”厦门大学一带一路创新与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林秀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班列不仅加速了我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出海”,也吸引着欧洲企业来华发展。为此,要重视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格局,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近年来,随着中欧班列网络越织越密,运力越来越强,各地积极探索知识产权与中欧班列深度融合,助推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更能“走得稳”。2022年8月,四川首列“知识产权+蓉欧班列”正式启程,四川省“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也随之启动。时隔一年,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印发《四川省“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从基地的功能定位、开展工作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办法》有助于基地更好地帮助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开展涉外知识产权能力提升活动,指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等工作,促进知识产权和蓉欧班列深度融合,让基地成为知识产权服务对外开放的窗口、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平台。
曾经,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送往世界各国;如今,中欧班列成为“新使者”,肩负新使命。相信在知识产权的护航下,这支“钢铁驼队”将继续跑出共同繁荣发展的“加速度”,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记者:李倩)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
友情链接 · Link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中国商标网 | 国家版权局网 |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渝ICP备1500728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643号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