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始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我国通过自主创新托起的航天新高度,引起了世界各地的极大关注。
时隔近5年,神舟飞船再出征。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事业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此次飞行任务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硬科技”随处可见。例如,经过近5年的技术改进,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的可靠性从指标要求的0.97提升到0.9894,火箭安全性评估值从0.997提高到0.9999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中国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北斗导航终端已经引入神舟十二号飞船设计之中,飞船的导航计算、返回搜救落点报告等都采用了北斗系统定位数据。神舟十二号飞船使用的控制计算机、数据管理计算机也完全使用国产CPU芯片,元器件和原材料全面实现自主可控。
“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研制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做好充分准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推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并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
从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翱翔太空,再到如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自主创新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纵览太空,中国自行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系列飞船已达到甚至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水平。
“此次神舟十二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充分表明我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以及具有的强大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我国载人航天一路走来,说明航天科技在一次次应用中被不断提升,这也印证了技术创新的规律,即需要不断投入到实践应用之中。”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许春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是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在持续的攻坚克难中,中国一次次的飞天探索,正不断刷新着“中国高度”。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依靠自主创新,中国在建设航天强国的征程中稳步前行,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方面多点开花、硕果累累。
太空探索无止境。相信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属于中国航天的印记将越来越多,中国也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实习记者 熊花平)
文章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友情链接 · Link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中国商标网 | 国家版权局网 | 重庆市知识产权局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渝ICP备15007289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643号 Powered by 重庆网站建设